随着越来越多豪华影城的建设,以及电影院与商业广场的物业形态的结合,都使"去电影院看电影"的行为呈现出远远超过看电影本身这一活动的文化意义,而具有更多的消费意义。
电影消费波及的范围到底有多大呢?它带来的效应又是如何?
根据CHR调研数据显示,在观看电影的消费者中,选择中式餐馆就餐的人相对较多,占到总体的三成多。可见中式餐馆还是电影消费者就餐的首选。人均用餐消费金额在31-50元的居多。
与此同时,商场和影城的组合互动,餐饮、娱乐、休闲、购物等"一条龙",极大地方便了外出休闲的人们,也创造出了更吸引人的消费环境,刺激了更多的消费。
当电影成为时尚话题的时候,电影和电影相关的信息、内容都成为了时尚的一部分。消费者在这里消费就不仅仅是有形的东西,还有所谓"尊贵享受"带来的身份感等等无形的东西。
其中,由电影消费所带来的购物消费也相当的可观。
据不完全统计, 2006年中国电影院票房为26.2亿元,2007年为33.27亿元。到了2008年电影票房达到了43.41亿元(不含农村市场),较2007年增长了10.14亿元,增幅达30.48%。同时,电影市场观影人次也从2006年的9887万人次,到2007年的11400万人次,到2008年的14100万人次。
据CHR调研数据显示:人均购物消费200元以下的居多,为人均56元。如果我们以2008年的观影人次为准,那么一年下来所带来的购物收入就高达7-8亿,由此可见其消费效应的巨大。
人们都有社交需求,而影院是一个很好的社交场所。人们喜欢成群或者结伴地去电影院,例如一家三口的周末活动、年轻情侣的约会以及一些朋友群体的社交出行,而这也就带动了社交娱乐的消费。
电影作为一种消费一种时尚,它不仅带动了其自身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也从一个侧面带动了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