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喜欢现在这个氛围,因为特别像TED:面光照着我,大家黑压压的一片,就看我一个人在台上嘚啵,两只手完全解放。比起在其他场合,下面也是白着,进进出出,没有大门、没有剧场式氛围的传播,感觉要好得多。凝神屏息,大家在下面听着,然后台上的人紧张度特别高,他说的每一个语音似乎都传到你的耳朵里面,这就是传播场景。
无论我们做移动营销,还是互联网营销,只有一个词,运用各种工具去抵达广告主的需求,而讲究的就是一个传播情境。也许你的信息是一致的,但传播情境很厉害,它是有意味的形式,也许这是我们传播人终生要去研究的东西,怎么样才是最有效的。
Game、Girl、Gamble
现在的确无处不移动,无处不移动营销。但有的时候传播情境是什么?你感觉很好,它随时随地都在那个地方,但随时随地也许是在屁兜里,也许随时随地他并不关注你,也许随时随地他还讨厌你。所以在看上去很厉害、代表着未来的移动营销里,其实有很多的事情,我要说声"你懂的"。
我2009年进入这个行业,当时铺天盖地地说“今年是移动营销的元年,今年移动广告要井喷了”。但喷了好几年都还没怎么喷出来,2014年终于井喷了,喷的是什么呢?3G:Game、Girl、Gamble。Giril和Gamble其实喷得非常厉害,它们默默地赚了很多钱,尤其是Gamble,马上世界杯就开始了。但为什么是默默的?你懂的。
今年真正井喷的是Game,手游推广的投入是整个移动营销的75-80%,而且不是在往下降啊,是在往上升。手游太火,而且手游推广公司一个比一个有钱,一个比一个全球化。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移动广告大量的金钱涌向了手游,这个时候有很多东西,你懂的。
去年7月,苹果调整了中国区App Store排行榜策略,干掉了刷榜。而做积分墙的老大在朋友圈上说“喘了口气,今年能够火了”,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因为积分墙可以替代刷榜。如果我们现在的手游生意,第三方广告平台是以替代刷榜,是以不那么高的转化率,用很多其他的“运营手段”来做的话,那么移动广告的前途在哪里?其实现在手游的运营已经基本偏离了广告范畴,广告这里效率非常低。
三年前手游上的一条Banner的转化率达到过2%,但是今天千分之二就不错了。而人家在第三方市场上也许卖一个下载带激活只需要7、8块钱,在这样的转化率下,你怎样去承接?在这样一个红海里看到的是厮杀无限,所以第三方广告平台必须要上积分墙。但如果未来苹果把APP Store传播方式加以改革的话,那就跟刷榜的结果一样了。
The Year of Hero APP
我们都是做第三方广告平台的,但看到这样的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移动广告的世界现在是巨头的天下,不仅是因为资本、实力,还因为移动的特性。
你每天用几个APP?每个人手机上最多能装几个APP?苹果商店100万个APP积累到现在,但数据显示超过80%是再也没有人用、再也没有活跃度的僵尸APP,长尾这么长、这么低,全都垄在巨头上。
于是今年原生的广告一定是最好的。不仅是中国,美国把移动广告整个框架从1%升到3%最大的动力不是Google不是AdMob,是一个FaceBook、一个Twitter。在中国一样,大的APP开页广告、焦点图广告,嵌在里面的信息流广告,今年会变成大的品牌主追逐的一个目标,价格水涨船高。预算变大的同时,广告主更加承认移动营销价值的同时,又在想,我们做了那么多技术干嘛?移动营销的特异性在哪里?不知道。
每一年,移动营销都在变化,微博已经觉得可以永远挣钱下来了,突然有一个叫微信的出来了,那么有没有一天,有一个比微信更加厉害的出现?你懂的。
The Year of Hero Ouestion
经常有客户问到,请问微信公众账号怎么加粉呢?而且逻辑跟当时微博一模一样。微信上加一个粉的平均价格是多少?暂时不论,我们先去想经营公众号目的是什么?原因是什么?你会为了一瓶饮料而去天天追着一个订阅号吗?你会像追着罗胖子的幽默言辞一样,去追着看一双鞋的微信号吗?里面的内容跟微博非常相似,我们为什么在微信里面这样去看它呢?于是这个问题变得非常厉害,我们必须去面对这样一个情境。就算这个产品本身是比较适合建设一个和消费者密切相关的公众号,他加粉也是很辛苦的,因为微信不让你成为一个营销的平台。这个时候我们发现,微信红包只能他自己做。我们要把活动页面传播到朋友圈、群里去点击关注乎公众号有多么的麻烦,消费者可能在iOS上和Android上的行为都是不一样的,最后我们只能很可怜的说请到公众号里去搜索某某品牌,这个时候转化率是非常低的,但是需求却很大。但是是不是有一天,大家会发现品牌广告主们积累了大量的金钱堆在上面,但却跟我们微博账号一样呢?你懂的。
New Star
今年还有一个新东西,Molile DSP、大数据、程序化购买。有时候有些事情当你还没有看清的时候要不要做?我觉得要做,探索才是第一行动力,才是第一生产力。虽然DSP在PC上的逻辑复制到移动端是否同样成功?同样有效?同样是移动营销的未来?不知道。但是我们在建设这个过程当中,得到了很多知识。
比如在PC上是用cookie去追踪消费者的,在移动上面APP是相对隔离的,它很难用cookie去追踪。那么它追踪的是什么呢?Google 凭借Android体系和AdMob广泛的覆盖率设有一套UID的追踪,也就是说有可能比PC追踪更有效,因为它追踪的是一个设备。可能有两个媒体,三个媒体叠在一起,我可以知道你是一个受众,于是消费者画像更加清晰。
但是另外一个声音说,由于没有cookie,所以Molile DSP消费者的追踪量,他以前去过哪里?干过什么?是否在淘宝上买过东西,这些很难知道。那么在DSP里面是不是大数据的逻辑和算法成立,探索。程序化购买一定是一个方向,但是不是移动营销的未来呢?不一定。
Keep Calm and Carry On
引用一句话,施洗者约翰被人称为先知,被人称为是"主",但当别人这么说的时候,他说,我不是主,我的任务是修直主的道,等候主的到来。移动营销的未来,一定不是今天这样的。因为今天的工具并没有非常好的利用移动的特性,比如说LBS、物联网的特色一直没有被很好的利用过,今天只是PC广告的简单迁移。但相信有一天,Molile一定会诞生类似于谷歌搜索、Adwords这样极其有效,特别适合于逻辑的,真正有价值的移动营销。
在我们营销的世界里面,很多浮躁的东西在里面,有资本的追逐、红海的痛处,对未来的迷盲,但是Keep Calm and Carry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