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17日到3月10共计三周时间,在个人微信公众号“桂辉最久”上做了一次微信运营实践。这次实验性质的实践是为了今后的企业号运营商业化积累一些经验,同时也是验证一些有关微信公众账号的是似而非的观点的正确性。
我的个人公众账号天然的存在劣势和缺陷:
1、个人账号名称非常中性化(桂辉最久,啥东东啊?),没有任何可识别的特征;
2、个人账号纯粹是自娱自乐的一个玩票号;
3、本人也没有把它当做商业化去规划运作;
4、个人账号也没有搞什么认证或自定义菜单;
5、宣传力度和推广途径都很少(动机和意愿不强烈);
6、没有做粉丝互动和交流(今年的答疑解惑也暂停了!)
7、没有做以前文章的目录或者链接;
8、没有通过其它网络渠道引流或推荐。
这个预设试验情景也是符合大多数账号的现状的,使得实验的结果有一定代表性,存在参考和借鉴意义。
先把三周的实验结果截图发出来,大家看看:
微信业内有种观点认为:微信公号在双休日的打开率很低(连周五也会受到影响)。现在看看三周的试验数据分析图。截图中标红的部分,分别是三个周末的数据:几个关键数字:打开人数、转发数和前后的工作日比较,波动起伏不大,有些甚至还要好些(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
三周时间中,有一个星期(2月24-2月28)的粉丝打开人数徘徊在1万上下,下面截图中标黄色的部分。因为刚开始做运营实验,开始使上劲后想做些变化和其它尝试(比如减少图文条数到2条等)。后面两个星期渐入佳境,所以每天的各项数据比较平均,波动起伏较小。
由于微信运营试验的个人账号缺乏容易识别的关键字,对用户没有可识别度和可选择性,所以我的账号关注人群有很多盲目和好奇的。如何精准定位我目标人群有些困难。朋友们不要学我哦,可以取些名字如XX餐饮(酒店)、XX教育(职场)、XX育儿(辣妈)、XX健康(生活)、XX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等等,一看就知道干啥的账号。
之前的公号里面,我都不放账号推荐语,所以关注我账号的人什么人都有。这次也是为了测试下,关注我的粉丝喜欢看什么类型的文章,他们有些什么样的口味和特征。
1、文章标题。有的时候,会去做些文章标题的编辑、更改和补充,比如学习标题党的做法,进行尝试性的创新改编。我本人是不愿意这样做的,但是为了试验的数据收集和比较验证,还是做了些心理上的突破。只要你的文章内容质量确实好,做些标题来吸引眼球未尝不可。
2、定时发送。每天固定在11:20-12:00发送,文章头天晚上编辑好的,图文3条,上午根据热点酌情增加1条到2条图文,总计3条到5条的图文信息。有种观点说,晚上9点至10点之间是人们阅读的黄金时间段,打开率更高。我只是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时间点来做试验,选择早、中、晚任意一个时间段其实都可以。
总结:虽然这次运营试验时间不长,只有三周时间,总的看来,这些探索性实践还是有些代表性和参照意义。如果你的账号做不不到我这个效果的话,不如去撞墙算了。
别天天提着灯笼找各种推广渠道或者互推,踏踏实实的静下心来。趁早想清楚做微信公众账号运营的目的和路径,如果想朝着今后商业化路子走的话,做些完整规划和分析,在文章内容和粉丝群上面多下工夫。
你了解粉丝群的喜怒爱好吗?你的文章和受众群的匹配度如何?没有人能告诉你答案的,多做些实际试验或测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