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到现在还没有意识到,传统媒体将面临大量人员转型,那就没有办法了。如果也有这个想法而准备做转型思考的,可以看看这篇小文。
这些年来,有许多过去的媒体同仁与我商量转型,尤其是转型PR的问题,现在做得最好的,我是指做职业经理人的,年薪达到100万以上的,已不是个别现象。他们收益这么高,豆哥偷偷自喜,毕竟也算是有我一份小小功劳。
万一通过看此文,能帮到许多媒体同仁与朋友,那就造大福了。经常人朋友问,我是否适合转型做公关?在此,算是一个回答。
首先,最好的“适龄”媒体人,是“记龄”达到10-12年的优秀记者,这儿是指真正优秀的记者。这话是豆哥8年前准备转型前,在美国的一本《公关关系学》教科书中读到的。有如此深厚的记者功底,转型做记者,最容易成为最优秀的PR人才。
而在现在,如果作为基本条件,3-5年的“记龄”转型是最方便的。时间太短,新闻训练不充分;时间过长,在转型时,在“价格”、职位方面,容易与“买家”产生分歧。
其次,能够建立公关理想的人。
这一点或许尤其难。越有新闻理想的人,越难有公关理想。但真正能做好公关的人,如果是媒体圈的人的话,恰好是有新闻理想的人——新闻能力越优秀的人,才有可能成为越优秀的公关人。
许多人看低了公关这一行。从字面上看,公关,就是做“公关关系”,比如,维护媒体关系。其实不然,维护从字面上理解的“关系”固然有些重要,公关更重要的,是“表达”——让你明白、理解、喜爱“我是谁”。这样的“表达”,其实就是传播,而这个传播,比新闻的传播的概念大了去了。
许多媒体人转型做公关,做得很辛苦,怀才不遇,其实绝大多数不是怀才不遇,是“不适”——达不到公关那境界,产生的落差。
第三是归零思想。
这个归零,当然不是说,转型做公关,你就一无是处——归零了。你当然有能力,比如,媒体圈关系,比如,超强的新闻传播能力。这些能力当然是越强越好。
这儿的归零,是说,一旦进入公关,你再也不是媒体人,而是公司的一位员工。媒体也是职业,媒体也需要集体主义,但媒体人在操作新闻时,却是相对独立的。而作为公关人,不一样,你的所有行为,都必须服务公司利益,是公司整体运转中的一部分。你的所有行为,都消融在公司运转的过程中,化为于你而言的“乌有”。你以公司为荣,以公司的成就而成就。同时,做得越好的公关,越需要低调,永远没有人真正认识你。包括公司的人,也绝大多数不知你。
这对媒体人而言,尤其是有新闻理想,或事业理想的人来说,是不是太难了?
其实,又回归到第二点:你不要看低了公关,你的成就,在于你对公关专业的理解与行为。你一样可以登上另一个高峰。
世界上许多程序员、设计师、品牌经理非常牛逼,但他们从不出名,但他们乐此不彼,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他们乐于此中。公关也一样,或许风光不得。想做公关人,你准备好了没有?
第四,“狗记者”适合做公关策划,“猪记者”适合做媒介。
许多年前,豆哥将记者分为两种:“狗记者”——找食吃的记者;“猪记者”——喂食吃的记者。这话媒体人一听全明白。
对豆哥来说,“狗记者”才适合做公关,“猪记者”不适合,但一想,也不全是,“猪记者”也许适合,或者非常适合做媒介——以维护媒介关系为职业,同样重要。
但有一种人,最不适合转型做公关,那就是在媒体圈混得日子过长,太知道在媒体这个行业中得到利益,并仅乐于此的人。
第五,对新媒体感兴趣,有感知的人。
如果是非常传统的媒体人,根本无法做现代公关。能够拥抱新媒体,才有可能知道什么是现代公关。
第六,至少真正研读过三五本公关专业书。
这一条,既简单,又难。许多媒体人要投身公关,但公关的书,毛也没碰过。这,还怎么做公关?
但要看书的话,一本国内的公关书也不要看。尤其是大学教授们写的书,他们都不真懂公关,公关更重要的是经验科学,这就像没做过记者的,讲新闻学,比较搞笑。同时,也不要看国内公关专家们写的书,真正的公关专家,都不写书,他们的公关经历,基本上都是准备带到棺材里去的。
最后有两点提醒:
1,准备将公关作为职业的,最好去乙方——公关公司,那儿更重视公关工具的使用,标准化,流程化,程式化。这样才便于为甲方提供统一标准的服务,最终赚到钱;准备将公关作为职业兼事业的,最好去甲方——优秀企业。那儿有更多的公关创想,可供你学习与发挥。
2,现在还对未来新闻抱有热忱与理想的优秀的记者,最适合现在转型。经常有人问豆哥,现在转型是不是晚了——意思是位置都被人占了。豆哥的回答是,早着呢,中国几十年内都不缺会执行没创想的公关,但永远缺真正懂传播,有创想的优秀公关人才。在这动荡的年月,现在,正是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