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之前的口碑转型

观点 2018-11-02 12:08:23 阅读234

几乎没有人期待明天的股票会大幅上涨;
现金为王,所有的投资都停止了;
不仅仅是房地产公司在想对策,所有的公司都开展了如何面对明年的讨论;
在秋天的时间,所有的人都感觉到了冬天的寒意。

虽然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做口碑,而口碑公司们在忙碌的同时,也感到了丝丝凉意。
在现在的中国,口碑是以“托”的形态在生存,几个人根据之前的策划和创意,在论坛里假意谈论某个客户的品牌,吸引路人的关注。
但是这样的传播天生有以下几个问题:
1) 话题容易被戳破,如果话题设计不够巧妙,会显得相当笨拙;
2) 话题无法和环境相融合;
3) 在互联网碎片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很难评估其影响力大小;

随着这个隐性的行业逐步膨胀之后,随着论坛里网友的经验和经历的增加,“口碑”的价值逐步降低的时候,口碑公司如何面对这一必然的趋势呢?
近来看了很多文章,谈“试用和口碑”之间的关系,其中提到了一些关于口碑转型的想法,并举出了DHC等案例来做佐证;
安迪.塞诺威兹在《做口碑》里提出口碑营销的5T: 谈论者(Talkers)、话题(Topics)、工具(Tools)、参与(Taking Part)和跟踪(Tracking)。
真正的口碑应该来自于消费者并转化为营销价值,不然只是停留在话题阶段。那么为什么众多的口碑公司,不率先将消费者意见提取出来进行传递呢?

其中有几个关键要素:第一是提取消费者的意见,往往需要和调研公司相配合或至少通过网络调研和收集而不是一拍脑袋的创意;第二是客户对此模式收费的认可程度,很多客户还没有真正认可口碑营销,还只是尝试性的投放和使用,自然不会在这方面花费过多;
而对于口碑公司而言,明显多环节的操作是费力的种田浇水收获,哪里有直接割麦子来的痛快和直接。

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下,真正的口碑想要获得真正的成长,需要跨越众多的障碍。今天的谈论只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