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报业集团向现代传媒集团跨越

观点 2018-11-02 12:08:23 阅读228

      采访朱社长是在新华日报创刊七十周年期间的系列庆典活动中。和其他省级党报老总一样,他专程来宁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全国省级党报论坛。

  在网上,与朱社长有关的新闻链接有很多。比如,他很早就开始准备传统报业如何应对新媒体挑战的功课,他在为清华大学学子们讲课的时候,曾就“报纸与网络谁死谁活”的争议提出了一个著名观点:“死的是纸,活的是报!”还比如,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与大河网嫁接之后推出了“焦点网谈”版块,同时又把网上的热点话题拿到报纸上刊登,探索报网之间的互动。“焦点网谈”在推出的当年就获得了中国新闻名专栏奖。在2006年度,大河网《焦点网谈》还入选了中国互联网站的品牌栏目,这也是《焦点网谈》继获得中国新闻奖名专栏一等奖之后获得的又一殊荣。朱社长时任河南日报总编辑,这一专栏的酝酿、推出也无不印证着他富有预见性的媒体发展观。本刊就传统报业集团如何实现向现代传媒集团的跨越式发展对他进行了专访。

  产业结构创新,是做强报业的必然选择

  记:您在发言中提到,2006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报业经营收入还占着整个集团收入的90%以上。用您的话说,这样的结构比例是很危险的。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对经营思路的重大调整,可以说是从2007年开始的。你们确立集团经营思路的这种调整与转向所选择的时机背景是什么?

  朱:这个时机的确定、选择主要还是与我们新班子的建立有关。我们必须要确立一个新的战略发展思路。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这也是中外报纸发展的一个必由之路。传统报业一手擎天,单靠广告收入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报纸必须多元发展,从传统报业向现代 传媒演进。党报过去主要是行政发展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必然要向市场模式发展,这是趋势。

  我们集团对经营的这种思路调整与报业市场的现状有关。过去几年,非报业对整个集团的利润贡献率一直维持在10%左右,集团利润长期处在平台期。目前的省级党报广告经营已经呈现三个1/3的局面:1/3略有增长,1/3持平,1/3下滑。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地固守报业这个阵地而放弃对其他产业的开发,显然是不明智的。

  记:从“报业集团”向“传媒集团”的发展,两字之差,背后体现了你们对集团未来发展怎样的一种理念?2007年这一年的实际改革成效如何?

  朱: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发展这中间是个过渡期,也是个真空期,这个真空期是多久?我们谁都不知道。那么,在这个时间段,我们作为党报,作为以传统媒体为主要业务的报业集团,干什么,怎么办?我们的观点是产业结构创新,是做强报业的必然选择。

  我们集团按照“把握导向,跨越发展,做大做强,促进和谐”的十六字方针,经营思路上采取“报业为主,多元发展”,创新产业机构。我们集团还同时提出了“3368”发展战略,即:着力打造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3个媒体,加快构建报纸发行商务网、书报刊发行网、酒店管理服务网3个网络,培育壮大报业、新媒体、图书发行与物流配送、印刷、酒店旅游、房地产6大支柱产业,力争到2008年底打造出8个经营收入超亿元的企业。

  在2007年这一年的时间里,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经营收入达到13﹒5亿元,实现利润1﹒2亿元。其中,非报业经营收入比例已经占到整个集团收入的30%左右。随着“3368”战略的推进实施,到2008年年底,集团经营收入计划完成17亿元,实现利润2亿元,非报业经营收入有望占据半壁江山。

  2008年:把资本变成资金

  记:你们在2008年的集团经营方面,有什么新的规划与展望?

  朱:今年我们要进行资本方面的运作,湖北日报在这方面已经走在前列,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经验,加快进入资本运作,加快上市步伐,我们准备把河南日报这一块作为一个整体拿出来,把所有的报纸和经营部门打包为“大河传媒公司”。

  2008年我们要做的事主要是迅速把资本变成资金,推动产业发展,为报纸的未来买单。我认为,报纸已经进入资本阶段,可以变现,并以此来推动机制、体制的转变。报业集团的资产实现货币化有两块,一是有形资产,二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也可以货币化。

  我们的新班子2007年成立以后,把手里的四块地都变成了商用地。2007年我们的经营收入是13.5亿,利润是1.2亿,不包括房地产,今年我们的目标是17个亿,可能会20个亿,主要是地产这一块,利润可以达到2个亿。2009年如果进入资本运作,那就不是十个亿二十个亿了。我们在这方面的经验就是,,把宏观经济热点变成我们报业集团的经济增点和发展重点。

  记:那么从2007年这一年的改革实际成效来看,党报这样的平台为集团实现跨越式经营发展能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朱:我们常常思考报业集团如何才能多元发展的问题,毕竟报业的发展受制于条块分割。报业在资产的重组、结构的调整方面还没有完全市场化,还远没有达到国外那种完全靠市场调节的情况。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报业必须依据各自的现实状况,实行一业为主,多元发展,来度过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通过一年的实践,回过头来看,我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一点,那就是巩固传统媒体,首要的就是巩固党报。报业还是我们的主业,还是我们集团生存的生命线和根本,绝对不能舍弃。党报就是我们报业集团的核心和旗舰。但党报不赚钱,说话不权威。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创新思路发展报业,另一方面也要加大产业开发力度,以产业经营开发的利润来反哺报业,推动报业做大做强。只有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才会在领导心中有分量,在读者眼中有地位,才能在集团真正确立起核心地位。

  从“媒体经营”到“经营媒体”

  记:您曾经写过一本书,叫《经营媒体》,里面谈到了对于党报改革的一些思考。能否结合你们的实践谈谈“经营媒体”的具体内涵?

  朱:“经营媒体”是近年来新闻理论和实践中经常被提及的一个概念,也比较能言简意赅地概括我本人的理念和实践。

  以往,我们对报业的认识尚未上升到“经营媒体”,还仅限于“媒体经营”,即媒体传统的经营创收方式。“媒体经营”是指传统的一种认知方式,即有报纸版面就有经营,有广告客户就有经营。现在一些党报仍然处在这种粗放的经营模式之中。目前如果还是因循这种思路,党报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萎缩,更不用说与新媒体竞争了。现在,我们深切地意识到,不是有版面、有客户就有经营,而是有需求才有经营。这些我们以前不是没思考过,但思想解放的力度不大,观念转变不到位。我们只有充分考虑党和人民对党报的需要,,,同时,把党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面向读者、面向市场、拓展经营、壮大产业,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流媒体,影响社会议程和进程。这就是“经营媒体”。这一理念,不仅涵盖媒体的经营运作,而且涵盖媒体的采编业务。报业要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实现集约式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记:新华日报前年进行了新闻业务的大练兵。面对新媒体的强势压力,您认为传统媒体自身要进行什么样的业务思想转变?

  朱:我有这样一个观点:报纸不仅是“新闻纸”,更是“观点纸”、“思想纸”。我们在许多热点社会话题上都鲜明地表达了我们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党报要敢于面对社会热点问题,亮明自己的观点,发出高端、权威的声音,以独到、深刻的思想观点,给读者以解释、启迪和思考。河南日报在改扩版中,,相继推出了“今日社评”、“中原时评”等评论专栏,,、省委省政府的多次表扬,也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

  “死的是纸,活的是报”

  记:您怎么看当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进行的这场竞争趋势?

  朱:要让传统媒体更有吸引力,必须借鉴新兴媒体的一些优势,特别是要让报纸与读者互动起来。我一直有一个观点,那就是未来的报纸肯定要借用网络的壳来体现。因此,报纸要提前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报网结合、报机结合,实现数字化转型。

  有一句话是说,我们高估了网络的现在,低估了网络的未来。虽然新兴媒体现在还没有找到盈利模式,但是新兴媒体的影响力已经出来,我们作为党报,。现在河南省委也很支持我们,2006年7月,河南报业网和原河南省委宣传部所属的大河网整合成立了新的大河网,网站同时还担负着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的日常运行维护工作,因此可以说是“三网合一”。新的大河网目前已经建成了40多个频道,每天向全球发布的权威的河南新闻信息就有1500条以上,其整体实力已经进入了全国前十名。,这就是一个大阅报栏,信息是收费的,这个信息港的投入是20万左右,一年的收入最少25万,我们有很多的黄金地段位置,这一个可以有一个上亿的收入。这些工作都为我们从传统报业集团向现代传媒集团的跨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记:刚才听了您的报告,手机报也应该是你们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你们的手机报赢利模式是怎样的?

  朱:我们现在的手机报已经开始在一些重大新闻报道中体现出明显的优势,如手机报在第一时间向我们的客户发送了关于陕县支建煤矿淹井事件、。目前,河南手机报的订户已经突破了100万,成为了我们集团第二张发行量突破百万的“报纸”。河南手机报也是目前国内客户最多、影响力最大的手机报之一,每月可以给集团带来100万元的纯利润。我们在2008年力争拥有160万收费用户。

  手机报赢利模式就是把内容创意变成产品销售出去,薄利多销。目前我们的手机报还没有加入广告,我们第一步是想先培育用户市场,以后手机报的发展在广告等方面还有比较大的空间。

  记:刚才您提到了大河网,我们知道有一个著名的“焦点网谈”栏目就是大河网创办的,它还获得了2006年中国新闻名专栏奖。当年又入选了中国互联网站的品牌栏目。

  朱:这不仅是河南省报刊界的第一个,也是目前中国网络界唯一的一个。“焦点网谈”之所以能获如此大奖,是因为我们率先探索了一条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结合途径。当时新华网、人民网都参加了当年的评比,而我们这个栏目创办了还不到一年,几乎是全票当选。“焦点网谈”的最后胜出还是源于我们有传统媒体的优势,那就是公信力、影响力。在可信度上,传统媒体是有优势的,但是与新媒体相比也有其短处,那就是传播速度慢,互动性不强。因而传播形式的创新很重要。我对未来传统纸媒的发展趋势有一个观点:“死的是纸,活的是报。”每次科技进步,都会给传统媒体带来一场革命。但改变的是传播方式和手段,不变的是内容和思想。随着科技快速发展,网络文化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在受众中的影响力愈来愈大,以薄利多销为特点的网络文化,将成为最有发展前景的文化产业之一。所以,发展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新兴媒体是传统媒体拉长内容产业链上至关重要的一环,必须加大投入,不断创新,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