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你肿么了?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379

  朋友圈的定位是私密社交,可是“私密社交”这个概念在小编看来本身就是个伪概念。人们上FB、人人网、微博和朋友圈这些社交应用是为了什么?

  魏武挥老师曾经在一条微博里说过他喜欢得到“反馈”,就像关门要听那“砰”一声一样,如果接连几条微博都没有听到“砰”,就玩不下去了。小编的理解,这大概就是找存在感,人们总是喜欢自己说的话被人听到,被人反馈,所以新浪微博才会推出一个“阅读次数”来鼓励用户活跃度:看,虽然你的微博没人评论没人转发,可是还是有这么多人看到,所以还是积极地发吧!有人很洒脱地说“我只是写给自己看的”,很好,为什么不去印象笔记里写呢?

  私密社交限定了朋友人数,又不允许转发,一条状态撑死了能被100个人看到,能够得到的回复可想而知是很有限的。这对于绝大多数找存在感的用户来说是没有吸引力的,图新鲜玩一段时间还可以,渐渐地出产不了内容的用户就会自动退出这个圈子,剩一帮公知互捧臭脚,一群媒体人互求转发。

  好,你可以不同意上述观点,那么看一些正在发生的事实吧。

  微博上看到如下两条信息:

  @simaziyu:朋友圈越来越不能要了。有以前的熟人卖减肥药的,有以前的同学整天发吃喝拉撒的,可要解除朋友关系吧又不太好,干脆不上微信好了。

  @王建伟:#微信#关注了一些好友,除了自拍、自拍,还是自拍,搞得我基本都不看朋友圈了!

  嗯,对这两个同学的遭遇,你有没有感同身受?反正小编也是微信的重度用户,从一开始还只有朋友分享吃喝玩乐、喜怒哀乐的信息,到现在各种朋友圈转发微博,朋友圈转发星座,朋友圈转发文章,朋友圈转发营销信息,整个朋友圈内容越来越庞杂。

  总的表现就是两点:

  1、社交属性越来越弱,媒体属性越来越强。如上所述,朋友圈原创内容越来越少,转发越来越多,而转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某一种推广目的(小编还有一个看法:社会化网络上所谓“分享”也是一种假象,人们分享的目的只是为了表达自我,潜台词无非都是“我喜欢这组图”、“我想去这里旅游”等等)。很多网友都说自从用了朋友圈之后微博就用得少了,微博的活跃度下降也是一个明摆的事实,问题是:如果这两个产品一个定位于私密社交,一个定位于社会化媒体,为什么会出现冲撞呢?肯定是其中某一个界限模糊了,如无意外,模糊的这个就是朋友圈。

  2、内容低质。如上述两位用户所说的一样,要么是吃喝拉撒睡,要么是没完没了的自拍。似乎大家一说微信是“私密社交”,都是熟人不用顾及形象,对自己的言语和状态也就越发不加斟酌,毫无营养的也直接发送。这些状态用户本人可能自我感觉良好,但对别人来说就是纯粹的信息垃圾。长此以往,劣币驱逐良币的机制又要发生作用。

  社会化媒体里永远都是不会说话的大多数围观话说得漂亮的少数,而在私密社交中,大家都被放在“朋友”的位置取得了平等的发言权。可是高谈阔论的人没有了观众,念叨吃喝拉撒的人对别人造成了信息困扰,这怎么看都是一种维持不了多久的机制。从朋友圈的发展路径小编能看到:私密社交这种产品形态根本就是不成立的,它的私密性最终要么是被用户数量冲淡,要么是被媒体内容冲淡。

  至于朋友圈接下来要怎么发展?呵呵,问张小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