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毁型数据来了 或为社交网络发展方向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321

  国外媒体上周撰文称,虽然社交网络的广泛普及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也催生了种种隐私问题。隐私意识的逐渐觉醒,使得以Snapchat为代表的新型应用凭借着非永久性数据分享模式异军突起。这些服务所分享的数据带有“朝生暮死”的特性,因而极大地缓解了隐私担忧,并有可能成为社交网络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下为文章全文:

  Snapchat蔚然成风

  2012年秋,纽约州枫木城(Maplewood)哥伦比亚中学的高三学生萨利·艾克(Sally Ike)从朋友那里听说了一款有趣的新应用。她的朋友说,这款名叫Snapchat的应用可以免费下载到智能手机,而且能够分享照片。与很多照片应用一样,它的操作也很简单:拍张照片,然后发出去就可以了。但它最大的特色在于,当好友打开信息后,照片会在10秒钟内自动删除。

  艾克最初认为Snapchat很无聊。她当时正在申请大学,她还是哥伦比亚中学的校报编辑,并且参加了极限飞盘运动队,忙得不可开交。Snapchat似乎毫无意义。然而,当冬天的脚步渐渐临近时,Snapchat却逐渐在哥伦比亚中学流行开来。从早到外,都有各种各样的照片在校园里四处传播。同学们都对传播这种一闪而过的照片乐此不疲。

  有些老师甚至禁止在上课期间使用智能手机,所以同学们都在小心翼翼地展开“地下工作”。不过,如果将手机完全握在手掌里,然后放在桌子下面偷偷使用,就不会被老师发现了。

  艾克不停地收到别人发来的照片,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她也逐渐爱上了这款应用。现在,她也像所有人一样一天到晚地发送各种照片。她说,打开Snapchat中的一张照片,感觉就像拆开一件礼物:你永远不知道会看到什么。

  由于信息会很快消失,所以不会给发送者带来任何压力。大家发送的照片也是各种各样,有的做鬼脸,有的开怀大笑,有吐舌头,有的翻白眼,还有的给自己披上了羽毛(Snapchat配有涂鸦功能),可谓无奇不有。你还可以用它来发视频。如果有人作弊,试图将照片保存下来,应用便会自动发信息给发送者。艾克表示,如果被人抓住会很囧。“我在想,等到我明年毕业上大学时,它会很有价值。”她说,“你可以用10秒时间迅速看到好友的表情,这比文字更个性。”

  今年2月,Snapchat已经成为iPhone平台在美国第二热门的免费照片和视频应用,位居YouTube之后,Instagram之前。根据市场研究公司App Annie的统计,在所有免费应用中,Snapchat的排名也高居第19位。Snapchat的网站声称,每天通过该服务分享的照片已经超过5000万张。

  占据天时之利

  它的异军突起迫使竞争对手推出了类似的产品。去年12月,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发布了一款名为Poke的应用,与Snapchat类似,该应用也允许用户发送“自毁式”媒体内容。然而,此举非但没有打压Snapchat,反而让这个社交网络新星愈发强大。今年1月,美国科技博客TechCrunch将Snapchat选为2012年“增速最快的创业公司”。

  Snapchat 2011年初诞生于一个兄弟会社团。彼时,埃文·斯皮格尔(Evan Spiegel)和鲍比·墨菲(Bobby Murphy)就读于斯坦福大学,他们都是Kappa Sigma社团的“兄弟”。斯皮格尔学的是工程,墨菲读的是计算机。他们二人决定开发一款手机应用,方便好友之间展开在线社交活动,但却不会留下任何记录。

  他们后来解释说,这个灵感来源于他们多年来听到的各种令人不悦的故事:原本是好友之间坦诚相见的私密照片,却在社交网络内广泛传播,甚至被搜索引擎永久收录,无法删除。斯皮格尔和墨菲均未发表评论。

  斯皮格尔和墨菲的这款应用占据了天时之利。当他们那年夏天忙于开发原型产品时,美国前国会议员安东尼·维纳(Anthony Weiner)因为给网友发不雅照而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而“自拍不当,前程尽失”的理念也已经深入人心。同年秋天,Snapchat在苹果App Store上架,下载量迅速飙升。

  “Snapchat的目的不是捕捉传统的‘柯达时刻’,”斯皮格尔2012年5月在公司博客中写道,“而是为了以完整的人类情感展开交流——不仅仅呈现美好或完美的一面。比如,当我觉得我很擅长模仿星鼻鼹时,或是我想让好友看看我爱上的女孩儿时。”

  隐私与色情

  成年人早就警告过儿童,如果不多加小心,一些有问题的行为便会被永久记录下来。过去几十年间,这种记录的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容易检索,也越来越公开。伴随着云计算的出现,数字空间同样在突飞猛进。仅美国国会图书馆一家机构,就在忙于收录1700亿条Twitter消息。

  当今的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是搜集和存储各种行为和兴趣,然后将信息出售给营销机构。企业在组织和探索用户的各种社交生活时,也更加得心应手,无论是聚会照片,还是对服装鞋帽的偏爱。Facebook上月推出的“图谱搜索”(Graph Search)就是一款检索其十亿用户过往信息的工具。

  在这样的环境中,永久记录在案的社交信息自然会令人不安。微软高级研究员丹纳·鲍伊德(Danah Boyd)表示,非永久性社交媒体首先获得青少年的青睐并不出人意料。“在这类支持者的成长过程中,能够直接影响他们的人一直都希望监视他们。”她说,“这种监视并非来自企业或国家,而是来自老师、招生负责人和父母。”

  Snapchat刚刚发布时,为了推广该应用,斯皮格尔和墨菲精心挑选了一张有着狐媚笑容的美女照片。。尽管Snapchat具备种种美好的愿望,但所有人很快都认同了这样一个事实:Kappa Sigma的这两个大男孩儿的确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在智能手机上获取色情内容的渠道。

  《情色引擎:从古登堡到谷歌,色情如何推动大众传播》(The Erotic Engine: How Pornography Has Powered Mass Communication from Gutenberg to Google)一书的作者帕切·巴斯(Patchen Barss)认为,几个世纪以来,各种分享裸体照片的新渠道,一直都在推动传播技术的发展。他认为,这种理论的核心在于:热衷情色内容的人会很快拥抱各种新技术,一方面可以更加便利地查询这类内容,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隐藏自己的身份,降低暴露的风险。

  巴斯表示,多年以来,正是在这样一群“风流人士”的追捧下,使得各种技术得以发展,从印刷机到录像机,从付费电视到流媒体视频,再到高速蜂窝网络,概莫能外。“现在,同样的事情或许也将在Snapchat身上重演。”他说。

  很多新兴传播技术首次进入主流用户的视野时,似乎都显得很无聊、很可笑,但它们的广泛用途随后却会逐步显现。“我不会发送任何‘性息’。”巴斯说,“但目前为止,我的两个孩子没有一张照片出现在互联网上,因为我不希望失去对照片的控制。这是一种永久性的记录。倘若有一款应用,可以让我与家人分享照片,然后让照片在限定的时间内永远消失,我或许很愿意使用这种技术。这样一来,你就可以理解这款应用如何获得更主流的使用方式了。”

  蕴含巨大商机

  如果以创业公司的生命周期来看,Snapchat还处于“幼虫”阶段,他们的精力完全放在用户体验上,对品牌和营销人员却漠不关心,但有朝一日,这必将成为他们的利润来源。(处于这种阶段的企业,也可能会吸引规模更大、资历更老的科技公司发出的收购要约。)科技博客GigaOM去年12月报道称,Benchmark等风险投资公司已经完成了对Snapchat的一轮投资,以5000万美元的估值向其注资800万美元。

  Benchmark普通合伙人马特·科勒(Matt Cohler)负责处理该交易,但他并未对此置评。

  营销人员则对Snapchat持观望态度。美国营销和传播公司Campbell Ewald首席数字官肯·博巴里(Ken Burbary)说:“如果现在有客户问我们对此有何看法,我会说,不要完全对它视而不见,但也得考虑现实利益。Snapchat现在还很不明朗。”

  无论这款应用能否带来滚滚财源,它的极速增长已经展示了一个巨大的商机——具体来说,就是针对越来越多担心社交媒体足迹的人推出服务。

  Reputation.com专门出售在线声誉和隐私服务,该公司CEO迈克尔·佛迪克(Michael Fertik)表示,他的客户已经较两年前增长了1000%。他认为,这一增长反映出消费者对于网上数据搜集方式的担忧。“数据现在很值钱,所有人都想要。”他说。

  佛迪克表示,消费者越来越意识到,他们发布在网上的照片和状态更新可能会永远存在于网络世界。一旦令人不快的照片发布出去,被存储到社交网络的服务器或是好友的手机上,就变得很难删除。他表示,很多公众尚未意识到,他们的数据不仅会被存储,还会被分析和剖析。

  Reputation.com曾经尝试过一款浏览器插件,可以对你发布在Facebook上的所有内容进行加密。如果好友想要查看照片和状态更新,必须使用一个特殊的密钥才能解密,再也无法通过Facebook的服务器直接获取数据了。这款产品还允许用户为他们发布的状态更新设定一个“寿命”。“你可以说,‘我发布的所有信息都要在20分钟后删除’,或是把删除日期设置成1月1日或毕业那天。”佛迪克说,“这款应用几周内就吸引了100万人下载,潜在需求显然很庞大。”

  佛迪克表示,Reputation.com后来放弃了这款产品,转而集中精力发展利润更丰厚的服务。他表示,该公司现在的重点是收集大量有关用户上网习惯的数据档案,然后允许个人用户控制这些数据的出售方式。

  “我们正在收集数据,然后让我们的用户有选择地向第三方暴露这些数据,并且要以完全公开透明的交易方式来完成,而不是让你的数据每天都在毫不知情或未获许可的情况下被他人使用,而你却根本不知道他们究竟想达到什么目的。这就像是数字行业的‘农奴解放运动’。”佛迪克说。

  公众担忧加剧

  Snapchat和Reputation.com的增长得益于公众对隐私问题的担忧,而调查显示,这种担忧已经非常普遍。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去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约有57%的应用用户“曾经因为不愿分享个人信息而卸载或拒绝安装某款应用。”2013年1月,专门研究隐私和安全问题的研究机构Ponemon Institute发现,从保护用户网络隐私的角度来看,社交媒体是最不受用户信任的行业。

  面对不断加剧的焦虑情绪,很多年轻和年老的用户都希望政府能够介入此事。在2010年的一项调查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虽然美国年轻人经常被视为一群对社交媒体无所顾忌的人,但在面对永久性的社交记录时,他们却与自己的父母同样焦虑。在18至24岁受访者中,约有88%认为应当通过立法要求网站和广告公司应个人要求删除所有相关信息。该调查发现,45至54岁的受访者认同这一想法的比例约为94%。

  有关数据踪迹无法磨灭的担忧,已经在全球掀起了一场主张“被遗忘权”的运动。阿根廷歌手弗吉尼亚·达昆哈(Virginia Da Cunha)曾于2009年起诉谷歌和雅虎,要求这两家公司停止在搜索结果中提供包含她不雅照片的网站链接。法官裁定达昆哈胜诉,谷歌和雅虎提出上诉。2010年,。。

  2010年1月,欧盟委员会副主席维维尼·雷丁(Viviane Reding)提交了一项隐私立法提案,其中就包括一项有关“被遗忘权”的条款。此举引发了科技行业高管和法律学者的广泛批评,他们认为此举反而会催生更多问题。

  反对者担心,这种条款会将谷歌、Facebook和其他互联网公司从免费的平台,转变成跨国审查者。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教授杰弗里·罗森(Jeffrey Rosen)去年在《斯坦福法学评论》上撰文称,。

  例如,按照维维尼的提议,“如果人们发布了有关自己的照片后又反悔了,但Facebook和谷歌却未能删除这些照片,他们面临的最高罚款将会达到其全年利润的2%。即使相关照片已经被广泛传播,这些公司依旧要为此负责。”

  遗忘能力缺失

  目前几乎所有网站采用的默认设置,都会将人们分享的信息永久存储在云端。在《删除:数字时代的遗忘美德》(Delete: The Virtue of Forgetting in the Digital Age)一书中,牛津大学教授兼律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onberger)认为,这种不可避免的情况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问题,他们原本需要具备遗忘的能力才能向前发展。他指出,永不磨灭的记忆会导致社会瘫痪,将人们束缚在过去,阻碍他们尝试新的挑战。

  迈尔-舍恩伯格认为,各种在线信息都应当辅以特定的有效期限。虽然并非所有数据都应该像Snapchat那样限制几秒钟的可用时间,但关键在于,要在所有的在线信息中包含一个“自毁”按钮,让用户从一开始就具备掌控力。

  Snapchat并不是首家尝试非永久性内容分享的公司。迈尔-舍恩伯格表示,在为《删除》一书搜集素材时,他曾经采访了文件分享创业公司Drop.io的高管。这款2007年创立于纽约的服务拥有众多功能,其中就包括让用户为文件自主设置“自毁”日期。该公司创始人曾经对迈尔-舍恩伯格透露,用户对这项功能的追捧令他们始料未及。

  2010年,Facebook收购了Drop.io,随后彻底关闭了这项服务。Drop.io联合创始人山姆·莱辛(Sam Lessin)目前担任Facebook产品经理,但他拒绝发表评论。

  “总有人问我,‘市场为何没有反应?’”迈尔-舍恩伯说,“Snapchat和其他服务正在反应。Snapchat是创造短暂数据的绝佳例子。市场的确存在这种需求。Facebook在这个领域非常失败,原因在于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从骨子里认为,所有的数据都拥有隐含价值,因此将数据看得非常重要。他试图将所有内容都永久保存下来。”但Facebook发言人拒绝让该公司的任何人接受采访。

  Facebook的Poke应用虽然模仿了Snapchat,但却反响平平。根据App Annie的统计,该应用今年2月初在美国免费iOS应用中排名第634位。“我认为Poke不会成功,因为人们根本不信任Facebook。”鲍伊德说,“在大家眼中,它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扼杀Snapchat。”

  “自毁型”媒体蓄势待发

  在微软研究院工作期间,鲍伊德经常研究青少年的“自然栖息地”,密切关注他们在各种社交媒体中的行为模式。不久以前,她还采访了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儿。这个女孩儿解释说,她之所以对Facebook有些失望,是因为她的社交圈里总有人挖出别人的老照片、旧评论或是以前的状态更新来挑事儿,甚至相互取笑挖苦。她痛恨这种方式。她告诉鲍伊德,将别人一个月前发布在状态更新中的草率想法应用于最新的情况,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不过,这个女孩儿并没有完全抛弃Facebook,而是采用了另外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她每天都会照常到Facebook上撰写状态更新,分享照片,还会对好友发布的内容品头论足。不过,她每天晚上都会将刚刚创造的这些内容全部删除。她的目的是清洗自己在Facebook中搭建的那一面“墙”。她的逻辑是:限制过去的信息,就能减少未来的不测。“她会尽可能地缩短内容的曝光时间,她称这种方式为‘白墙模式’。”鲍伊德说。

  Wickr联合创始人尼克·赛尔(Nico Sell)表示,设置媒体过期日期不只是为了吸引多疑和反常之人。“Snapchat的早期用户是美国的青少年。”她说,“Wickr的早期用户则是全球各地的名人、皇室成员、记者、医生、律师、银行家、警察、公务员、自由斗争人士、、安全专家以及技术精英。”这类服务可能也会吸引犯罪分子的关注,因为执法部门近年来对移动设备的监控,已经对他们构成了打击。职务犯罪分子尤其如此,他们肯定很愿意使用那些不留痕迹的服务。

  Snapchat的自毁功能并非万无一失。自从该应用发布以来,便有人专门撰文教给人们如何在不让对方知道的情况下把照片保存在手机中。赛尔则表示,Wickr为用户提供了军事级别的保护措施。“要真正让某个东西实现自毁非常困难。”她说,“在我看来,Snapchat只是提供了一种自毁的假象。”

  Wickr目前的流行度仍然无法与Snapchat比肩。根据App Annie的数据,截至2月初,Wickr在美国的iPhone和iPad社交网络应用中位居174位。即便如此,Wickr并没有将自己定位为一款小众服务。“每当我问别人,是否想要控制自己发给他人的信息和媒体内容时,答案100%都是肯定的。”赛尔说,“这种服务无疑可以吸引主流用户。”

  Snapchat的自我定位是一种消磨时光的安全方式,而Wickr的定位则更加崇高。。但由于大型数据公司都在不断收集和挖掘我们在网上的一举一动,这种权利基本没有实现。“没有记录的通讯是最原始的通讯方式。”她说,“我们与朋友和家人的通讯自然应该回归这种模式,不必担心网上的信息会永久保存下去。‘朝生暮死’的数据将成为未来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