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谷歌都有一种霸王的气质,即便它斑斓的LOGO充满了童趣。但纳斯达克中昂扬的股价;互联网各细分行业内的横征暴敛,都让他温和的面孔下的霸王气息四处弥漫。这种气息让人们迷醉,甚至一度认为,未来互联网的世界将只有一个名字——Google。
然而这段时间,本来似乎已经尘埃落定的搜索市场又起波澜。
挑战者:Wolfram|Alpha搜索
美国中部时间5月18日下午3时,披着橘红色页面的Wolfram|Alpha正式向公众开放。
这种新型搜索引擎,人们获得的不再是网上已有的现成信息,而是经服务器计算生成的新信息。
通过引入强大的“计算”能力,Wolfram|Alpha能帮助用户实现基于其输入的关键词或问题的统计学工作。这意味着,继以Google为代表的搜索引擎之后,人类与知识的关系将再一次被根本性改变。
不少科技人士认为,Wolfram|Alpha将向全球互联网搜索巨头Google发起直接挑战。
更准确的说法或许应该是──Wolfram|Alpha与Google同样重要,只不过,双方的目的截然不同。
有一个例子,将有助于理解Wolfram|Alpha与Google等搜索引擎的区别。
比如,当你不知道“叔叔的叔叔的兄弟的儿子”与自己是什么关系时,将“uncle""s uncle""s brother""s son”输入Wolfram|Alpha,你将获得一份类似家谱的东西,当中包括血缘关系的具体数据。而如果用户将同样的指令输入Google,获得的则只是一些网页的清单。
这也正是Wolfram|Alpha的最大噱头所在──给出一个直接明确的答案,从而超越Google虎赋予人类有关搜索引擎的经验。
微软:从Kumo到Bing挑战升级
5月26日,微软新版搜索引擎放弃“Kumo”这一名字,采用新名字“Bing”。微软计划斥资8000万美元至1亿美元在网络、电视、印刷媒体和广播电台大举推出广告,推广该新搜索引擎。
5月29日,微软在全球同步推出新搜索品牌“必应”(Bing)。
6月2日,微软在中国的搜索服务“必应”正式上线,该服务是微软全球新搜索品牌“bing”的中文版本,也是微软第一个中文的互联网服务品牌,取“有问必应”的意思。
必应搜索能提供的服务和现有搜索引擎大致相当,但也有不少使用效果上的创新,比如在搜索图片时,将鼠标放在图片上就能看到更多信息,搜索视频时,无需点击即可直接预览播放等。与百度、谷歌传统首页的简洁清爽不同,“必应”的首页随机给用户分配背景图,色彩丰富。
数据显示,6月4日,必应美国市场份额超过了15%,雅虎略超过10%;虽然在第二天雅虎市场份额提高至11%,必应则回落至不足10%,即必应的亚军宝座只保持了一天,但也说明,必应是搜索引擎市场的新宠。
百度:来自中国的挑战
长久以来,谷歌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一直不甚顺利,来自中国本土的搜索引擎百度,一直盘踞着本土搜索第一的位置。
据相关调查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一季度百度的网页搜索请求量市场份额高达74.1%,较上季度的72%上升2.1个百分点,继续占据中文搜索引擎市场首位。
预计到今年第二季度百度凤巢系统正式推出后,其在搜索领域的领先优势还将继续扩大。目前,百度已经推出了包括网页搜索、贴吧、电子商务、IM、手机搜索等50多款基于搜索的产品和服务。
谷歌:社交网站日益成其搜索引擎挑战者
本月早些时候,谷歌的一名管理人员称,虽然长久以来一直在搜索市场上占据着优于雅虎和微软等竞争者的主导地位,但该公司日益认为Facebook等社交网站将成为其搜索引擎的挑战者。
谷歌的集团产品经理德生健太郎(Ken Tokusei)称,人们正乐于在网上寻找有关其日常生活及个人决定的建议,但谷歌所提供的标准链接列表不那么为人所知或不太受人信赖。他指出,在人们作出选择餐馆或日间托儿所等决定时,社交网站或知名的网址总览站点更有优势。
同时,谷歌也承认除了社交网站以外,其还面临着来自于传统竞争者的新竞争,这些竞争者正试图夺回市场份额。
由此可见,从全球到中国本土,狼烟四起的搜索市场正在酝酿一场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