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遭受广告信息轰炸 各广告模式均告无效

观点 2018-11-02 12:08:23 阅读229

当今,每个消费者每天平均要遭受3500条广告信息的轰炸,听起来很可怕但这就是现在广告市场的现状。从游击营销到街上被广告商利用到极致的建筑物广告再到人体“三明治”广告板营销,要想避开这些广告信息,看来唯一的办法是搬到月球上去。不过即使那样,消费者仍有可能看到时代广场上的大屏幕电子广告牌,Jenna Jameson 在上面向所有人呐喊“去我的网站,买我的MTV!”

即使现在媒体细分已经到了以前无法想象的细致程度,广告商仍很难再获得目标消费者的关注。而且现在媒体细分已经让位给多种多样的广告模式,但仍没有效果。那些曾经在广告学教科书里出现的“新”广告模式比如“额头广告”、“邀请广告”(即许可营销)、“游戏内营销”、“狗狗营销”(起源于一家手机公司租用大型犬并在它们身上挂广告牌的案例)、“广告blog”现在都已经成了昨日黄花。其他广告模式还包括“校车广告”、“校内广告”、“警车广告”等等,但它们都没有什么效果。

对广告商来说,让消费者觉得自己的广告眼前一亮是非常重要的。也许将来我们会邀请广告商来粉刷我们的房子,代价只是在外墙上刷上广告商的一角logo,但问题是,我们真的愿意那样做吗?这样的广告模式真的能存活较长时间吗?

至于电视媒体,在消费者只拥有几家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时候,消费者对广告的态度普遍是比较容忍的,免费的电视内容,代价就是必须容忍其中插播的广告。但现在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收费电视台,以及网上的免费分享内容,消费者对电视广告的容忍度也越来越低,何况还有专门的机顶盒及其他先进技术能在预录节目的同时自动跳开广告,这让广告商更加伤脑筋。

广告商和消费者之间关于广告的拉锯战会继续持续下去吗?广告模式将一直固定不变还是会被消费者对广告的态度所逼而持续变化?我们将拭目以待。

阅读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