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点评:禁播新闻,广告重复播放,乘客疲劳,广告主受益?
公交车是不少市民每天主要的出行方式。车上有个小小的液晶屏幕,播放着节目,在这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内,为人们带来了片刻轻松。
但近日,本报接到了不少读者电话,“为什么我们坐的车看不到当天新闻,都是广告?而且不少广告内容令人厌烦,更有一些广告都过时好多天了。”
争议一:强迫收看
公交、地铁、出租车上这个小屏幕到底都播放了些什么内容?乘客的反应又怎样?面对众多投诉,本报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上周五,南浦大桥下,不少线路公交车不断进站、出站。记者随意坐上一辆801路,该线路终点站为中潭路地铁站,据售票员介绍,整个行程在1个小时左右。
12:35,公交车发车。“观众朋友大家好,今天要为大家推荐的美食是……”视频上,一名主持人来到一家餐厅介绍起来。
大约5分钟后,美食节目结束。接下来,百货公司“圣诞活动,周年庆”、“整形医院”、“醇正酿造的白酒”、“全身按摩器”等广告开始轮番轰炸。
其间,负责广告投放的公司也宣传起来。“因为封闭空间……强迫性……使它具备了这种独特的媒体价值。”在广告效益介绍里,“强迫性”居然成了在公交上做广告最大的卖点之一。
“如果购买了这上面推销的产品,出了问题,找公交公司,广告公司,还是产品销售生产公司呢?”乘客嘀咕着。
1个小时行程中,粗略统计了一下,该线路上一共涉及大约15个广告,每个广告且重复播放,没有实用信息或新闻节目,整条线路未见一次报站信息。
争议二:广告过期
128路公交车是从沪太新村到南洋中学的一条线路,途经长途汽车站、南京西路、淮海中路等闹市区域。下午5时许,记者在沪太新村坐上128路公交车。
上车后,,第一个出场的是球员科曼在1993年赛季西甲中一个漂亮的弧线任意球,接下来是1998年世界杯小组赛上,贝克汉姆、耶罗等的精彩进球相继播放。
“怎么没有声音呢?”一名乘客询问。不少乘客也抱怨起来——不但没有声音,画面还非常模糊,没有一点美感。“这是公司调好了的,我们动不了。”驾驶员说。
在1个半小时行程里,这个“哑剧”播放了不下10次。“贝克汉姆人长得好看,球也踢得不赖,可也不能让我们重复看这么多次,况且车厢里不都是球迷吧。”一名姓范的乘客对记者说。
节目里还有“2007刘德华个人演唱会”的宣传。很多人蠢蠢欲动,但最后再一看,不少人又摇头叹气——原来是个过期广告。
“演唱会时间是10月27日到28日,早过期了。这样的过期广告,不断播放,知道的人一笑而过,不知道的,岂不会误导?”车上乘客认为,节目的资讯应该及时更新。
这辆公交车只有前门一个屏幕在播放,中门那个早已灰尘遍布。“后面坏了,一直没修。”驾驶员解释说。
争议三:声音过大
记者在上海火车站南广场乘上一辆公交车,前后两扇门旁边各有一个液晶电视屏,里面的女主持人笑容可掬,不断推销各种生活用品,从干衣机到榨汁机一应俱全,每放一段介绍,屏幕上紧接着就跳出购物电话和网站名称。
由于电视声音比较大,售票员不得不喊叫,“上车请买票,前面上来的两位,过来买票啦。”就连车上乘客之间说话也要大喊。
“这电视能关掉吗?吵死了。”记者询问。售票员告诉记者,屏幕是一年前装的,每天滚动播放各种广告,车上无法控制开关。
【行业状况】每天播放16次到48次
记者按屏幕下方的广告投放电话,以客户的身份进行了咨询。一番打听,记者得知,该公司投放时间一般从5秒到30秒不等,每天的播放次数从16次到48次不等。以15秒广告每天播放32次为例,工作人员给出的报价是75600元。
“这只是一个参考价格,我们有各种投放组合,会有不同的套餐价格,希望您到我们公司面谈。”工作人员报完价格后表示。
这个行业的兴起是在最近五六年,它是一种新的媒体方式。一位知情人士说,,产生不少“擦边球”,使公众利益受损。这种手法不仅保证了高利润,也使内容有点“野豁豁”,更会“生产”出安全隐患。
目前,本市有资质的仅东方明珠移动电视一家。不少公司利用毫无技术含量的硬盘或闪存卡形式播放内容,其实质仅为硬盘DVD播放器。
【新闻背景】
12月13日,广电总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发出《广电总局关于加强车载、楼宇等公共视听载体管理的通知》,对户外媒体的播放内容作了具体限制。
通知按传输方式将公共视听载体区分为两类对待:对于通过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及其他信息网络在车载、楼宇、机场、车站、商场(商铺)、银行、医院及户外公共载体播放视听节目的,需按照《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和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的相关规定报广电总局批准。
采用人工更换硬盘方式,在公共交通工具、楼宇内及户外设置的广告发布平台,只限于播放广告内容,不得播放新闻和其他各类视听节目。已经擅自播放视听节目的,应立即停止播出。
【记者手记】莫让“好事”变味
“好事”变了味,归根结底是“利益至上”在作祟。在市场经济下,追求利益没问题。可是公交车、地铁、出租车的视频,有点不同。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它们带有“公共”的属性,利益不是惟一。这意味着,视频须向公众提供包括新闻,实用信息、公益信息在内的各种资讯,不仅仅是广告。可现在,有些公交车、出租车只见广告,不见其他。
利用市民等候闲暇,做“嵌入式”宣传,这个创意无疑极有“钱途”。但“利益至上”却令这个行业的有些单位有些急功近利,往往会埋下许多隐患。
是时候提醒有关方面:赶紧为屏幕找个“婆家”——有了制度保障,“好事”才能做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