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广告主需要怎样的网络广告

观点 2018-11-02 12:08:23 阅读317

       在广告主、消费者、媒体三者共同构成的媒体生态圈中,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媒体好比草原、广告主就好比狮子,消费者好比羚羊,媒体通过丰富的内容来吸引消费者犹如草原通过肥美的绿草来吸引羚羊,媒体又通过大量的有效受众来吸引广告主的关注进而维持媒体生态稳定,犹如通过哺育羚羊来吸引狮子进而维持生态平衡,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可能造成这个媒体生态圈的崩溃。

在这三者的博弈中,要问广告主需要怎样的广告?也就是在问草原需要哺育怎样的羚羊,媒体需要吸引怎样的受众?这个生态圈的核心便是消费者偏好,帮助广告主了解消费者,让广告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也是媒体和广告人的责任是所在。Web2.0时代,新媒体的极速变化打破了许多传统媒体的运作规则,广告投放的价值尺度也出离了以往的评价标准。新媒体的生态环境下广告主的要求也更加苛刻。
 
 一、有效用户,有效体验
Web2.0的互动与个性化服务固然吸引眼球,但在众多炫目的功能背后总会隐藏着这样一个怪圈,虽然Web2.0面向网民提供了个性化服务,但web2.0服务商之间却往往陷入了同质化的竞争,web2.0对消费者的疯狂追逐蚕食了尚未web2.0尚未成型的广告价值。

如果说web2.0吸引消费者的偶然关注还算容易,但如何将网民的偶然性关注转变成习惯性的定期关注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是一个受众数量和质量的权衡。一方面是这个web2.0业务是否有足够多的用户,未来是否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另一方面是这些用户的黏度有多高,注册用户中有多少活跃用户、活跃用户对web2.0功能和服务的参与程度如何?

解决了上面的问题,还有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什么样的广告形式能够引起网民的关注,吸引网民的参与?互动营销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实施起来却远没有点击鼠标那么简单。
 
提到互动,免不了要引入体验营销的概念。体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采用让目标顾客观摩、聆听、尝试、试用等方式,使其亲身体验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或性能,从而促使顾客认知、喜好并购买的一种营销方式。体验营销的设计不仅要从企业和产品的角度考虑,更要从消费者的感写(Sense) ,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 ),关联(Re-late)五个方面着手,突破了“理论性消费者”的传统假设,在知识、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以外,还加入感官、情感、情绪等感性因素。对于web2.0而言,有效用户固然重要,用户的有效广告体验更是一个必须重视的环节。
 
二、广告走向精准品牌走向互动

Web2.0总会将个性化挂在嘴边,但仔细想来,个性化的服务总要基于个性化的信息。Web2.0的用户数量仅是一个标准,更为重要的是用户信息的获取能力。无论是个性化服务的提供还是个性化广告的投放都要基于网民的特征和需求。只有用户数量是不够的,用户的姓名、手机、邮箱、地域、性别、兴趣爱好、流量习惯等等在web2.0营销时代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也是网络广告精准投放的基础。

用户使用偏好的追踪和分析已经成为web2.0广告的核心优势。当用户在使用某个业务时,系统应该追踪并保存用户的行为记录(比如点击、浏览、购物等行为),了解用户的偏好,同时可以将用户的注册信息和浏览信息结合起来,根据用户特征和浏览习惯对用户进行分类,了解什么样的用户有什么样的使用习惯,从而可以向用户推送定制化的广告,提高广告的接受程度。这也是网络精准广告区别于传统广告的最大的地方。

至于品牌广告而言,单一形象展示的意义越来越小,如何的融入到用户的访问习惯中,让用户参与到广告情景的体验和传播才是web2.0的精髓所在。(COMWIT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