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主与广告公司如何把握营销的新变化?

求职面试 2018-11-02 12:08:23 阅读767

  “外面世界的点子总比我们所在地多”是全球知名的创意设计公司IDEO的CEO Tom Kelly先生一句名言。多年来,创新营销总是为广告主带来希望,也一直是很多广告公司的目标,无论是在创意的表达或是媒体执行的方法上。随着数年间新平台,新习惯,新一代消费者的出现,营销的新变化亦需要广告主及广告公司同时作出相应的改变。

  我的一位广告主朋友最近被公司派去哈佛学习新的营销想法,而课程的组成已甚为创新,并不是由营销学教授主导,而是分别由社会学(Sociology)+人类学(Anthropology)+心理学(Psychology)的教授分享人类的进变,新社会的组成,从而如何影响心理的变化。而从媒体突变的现状,消费者亦是受众亦是出版人的角色转移,新一代的营销理念冒然而生,朋友受到前所未见的冲击,立志回来后把营销运作重新起航。阳狮传播集团的总舵手Maurice Levy先生前阵子在中国内部发言提到广告公司如今要学会“聆听”,需要在新的平台如Twitter, 博客,QQ,开心网上听到消费者的心声。所以一门新监察科学Listenomics这几年出现,现用于监察社区媒体SNS的,而这已渐成很多广告主的其中一个营销指标,衡量口碑形成的规模及速度。而有趣的是除了技术人员外,社会学家也是这类监察团队的重要一环。营销环境的变化及对于新技能的需求可见一斑。

  2009年,特别是年初,对中国营销来说,不景气是个关键,广告主对于不确定的未来,纷纷小心翼翼,特别在控制成本方面,往往效率和效果双双注重,以保险多于创新,因为创新是带有风险的,踏足未知之地,当然有一定的风险度。亦因如此,新媒体或新形式的做法在年初是慢下来了,回归传统保守。但以一些营销例子来看,今年还是有不少是保守中带创新的做法。以快乐女声来看,收视及影响依然有份量,而且如与女性杂志Elle的封面合作以及和Elle.com的运用,把跨媒体的影响力及互动进一步提升。又如在网络上热爆的二百多个不同方言版本的“我爱我的祖国”网友自制的歌曲在这六十周年大典下特别有契合而又有活力的创新感觉。

  不过,说到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可能是“山寨”版的各种创新,如在内容方面的山寨版流星花园及无数伪克隆式的栏目,正合开篇IDEO创办人的名言,但山寨式创新是成本低而效率高,回报可以接受而往往不是直接抄袭却更有附加价值。无数山寨产品的出现,特别是手机更发展至外销,Shan Zhai一词在国外了解中国营销不久可能与GuangXi在中国伦理对外的认知上看齐。

  营销的创新很多时候来自对消费者的深入洞察至有所新发现,如发现蓝海一样。但近年往往是通过技术(Technology)的更新去创新,而且成功的创新往往一下子广泛接受,如iphone的出现,直接影响移动电话营销的可行性。两三年前未有开心网的出现,没有人会在上班时“种菜”一样,但为什么他们喜欢“种菜”“偷菜”,什么心理导致这样?什么品牌的性格可以运用这种心态?创新并不保证一定成功,而创新亦不代表一定是好,但是否创新却相当”与时并进”,特别是利用“全球学习”去创新,一定要跟进得快。这亦是一个原因我们全球各地办公室定时把当地特别高收视、票房、影响的节目、电影、内容筛纳借镜,怎样把适合的概念引进不同市场,引发创新。以上所说是内容方面。这几年间中国的新媒体不停的创新,但主力在互联网及户外,互联网多是通过学习外国的互联网大户而在中国发扬光大,户外则是引入技术然后放光采如分众。这些新平台的出现改变了营销环境,广告公司不停学习更要成为专家或引入专家,特别是在互联网数字媒体方面。广告主一般反映较慢,因为对于新的机会,由于缺乏经验案例数据及欠缺监控方法,所以广告主会因考虑多多而慢用了一些新媒体或内容的机会。但互联网营销在全球短短十五年,相对电视的五十多年,若不运用胆色,以试验的方式累积比竞争对手更多的经验,又如何创新。

  近年营销的一个新变化是“内容由消费者提供”,这是一个颠覆过去对于内容的观念。如今,对“新闻”的定义是这样的:任何事发生在出版人(现在,人人都可以是)附近的或他的朋友身边的均可成为“新闻”。因此,广告主或者广告公司要考虑不止是如何在固有的媒体上下工夫,对消费者自己产出的内容亦要兼顾。其实让受众自己创制自己喜好的内容,只要是同一类别的受众群,应该都会感到兴趣,志同道合,使同一社群最基本的定义。如何找到同一社群,让他们互相影响,是广告主及广告公司今天的一大挑战。

  在不断变化的新营销环境下,广告公司要从认知消费者开始,学懂在新平台出现下聆听,以新角度及新科学去重新了解消费者;广告主要有勇气尝试新的方法新的平台来接触消费者,在追求投资回报的同时稳步创新,不单止要适应新变化,还要带领变化,与消费者同步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