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废人/隐形贫困人口刷屏:矛盾热词背后,是纠结到爆炸的生活啊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529

生于90后,“死”于flag。

是不是刚立的flag又倒了?“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说的是不是你?“积极废人”一词刚出现,大家立马对号入座,纷纷拥抱自己的新身份。然而在它火之前,它的“兄弟们”——一大波以纠结反差为特征的词语,都曾引领过潮流。本期全媒派就带你看看这些矛盾感十足的自造热词从何而来,为何能收割一波又一波的流量。


矛盾热词微科普

敲黑板!矛盾热词大课堂为你科普热词界如今的“流量明星”与“过气网红”。

自嘲型:另类自我疗愈

近期“积极废人”在社交平台上狂赚一波流量,不少网友表示自己就是“积废本废”,开心时,为自己打call;不开心时,为自己打脸。心态积极向上,但行动宛如废物,可谓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积极废人”中英结合版

在“积极废人”刷屏之前,朋友圈的网红还是“隐形贫困人口”。根据网络上的定义,“隐形贫困人口”是指那些看起来每天有吃有喝,但实际上非常穷的人。感同身受的网友们在“隐形贫困”的基础上,还细分了各种领域,诸如“隐形贫困化妆”、“隐形贫困健身”等等,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当下年轻人表面风风光光,背地里穷得叮当响的生存现状。

如果说“积极废人”是一个还能体现出部分正能量的词语,那么“逃避性沮丧”则是它的负能量版本。“逃避性沮丧”是指面对堆积如山的任务,人们往往望而却步,转身投入其他享乐性项目,但在短暂逃避之后又会陷入深深的沮丧与愧疚。

自嘲型扎心词家族的老成员“邋遢洁癖”是指人前干净整洁像是有洁癖,人后却邋遢随便的人。此词一出,网友表示:为什么要监视我的生活?

诸如此类自嘲型矛盾热词的出现让大家纷纷站队,它们就像是一层保护伞,通过降低自我对他人评价的期许,不但抵挡了外界的嘲讽与攻击,也缓解了“伞下人”的焦虑与沮丧,就像知乎网友@李右说的一样:与其让别人打自己的脸,还是自己下手更知道分寸。

表演型:戏精的诞生

表演是门必修课,也是生存必备技能。有时候你必须假装愤怒以让别人明白事情严重性,这便是“策略性愤怒”一词的来源,就如@废柴君纸所说:“有时候你生气了,但是不能表现出来;有时候你没生气,但是一定要表现出来。”

不同表演型热词搭配不同场景使用效果更佳,“迎合式假high”和“捧场性装傻”适用于上级讲话、朋友分享等诸多场景,演技越逼真,效果越出色,有时还能带来好感度up的附加奖励。“装逼式若有所思”则能在老师点人回答问题时助你逃离其目光的凝视,成功塑造深沉稳重的思考者形象。

“表演性挣扎”一词的杰出代表便是“红包式假拒”,它也被称为每年的“年度大戏”,过年期间准时在全国各大地点上映。影片主人公面临着演技大考验,不仅要表现出内心的纠结,也要达成不将红包推走的目标。

还有一类词语被统称为“炫耀式自黑”,看似贬低,实则炫耀。其中的代表有“口头胖子”,即“总是宣称又胖了,但其实不胖的人”,心碎了一地的吃瓜群众表示:相比于她们,至少我们胖得很诚实。以此类推还有“口头学渣”、“口头音痴”等等,面对此类人群,大概也只需要时刻保持着“好气哦但还是要保持微笑.jpg”的状态而已。

热词传播“发动机”

世上本没有热词,转赞评的人多了,也就成了热词。在热词的炼成之路上,公众号、微博大V和网民的力量功不可没。

公众号:热词聚集地

网络热词“积极废人”缘起公众号“一条”4月25日发布的文章《那么爱立Flag,你一定是积极废人吧!》,文章中列举了关于“积极废人”的六个例子,生动的插画搭配诙谐的语言,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表示被扎到万箭穿心。

公众号“新世相”在“隐形贫困人口”一词火起来的第二天趁热打铁发布《你这么能花钱,一定很穷吧 | 隐形贫困人口都把钱花哪了》一文,文中采访了7位新时代的“新穷人”,讲述他们都把钱都花在哪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让人更有代入感和亲切感,对话式的交流让读者自觉加入到留言区的讨论中。

微博大V:传播助推剂

每一个成功热词的背后都站着N个微博大V。微博博主@语文指挥中心在4月16日凭借着“隐形贫困人口”一词成名。其言简意赅的造词造句能力、极度写实的描写刻画,成功吸引九万粉丝慕名前来,不少网友嘴上说着“内容引起极度不适,举报了”,却还是捂着心口按下了转发键。

“你到底是怎么偷窥的我,再这样我可报警了” 

3月7日@新世相提出“策略性愤怒”一词,在奇葩说辩手@邱晨虫仔转发并补充“表演性挣扎”、“迎合式假high”、“逃避性沮丧”三词后,转评赞的数量统统都实现了质的飞跃,不少网友转发表认同的同时也纷纷加入到补充新词的队伍中。

正能量官微们也是热点的追逐者,,成为众多跟热点博主中的一股清流,在它强大的号召力下,一些官微也相继转发成为正能量大军中的一员。

品牌官微在这场流量争夺战中也不认输,官微@天下3用游戏中的场景来创造与解释热词,将“寓教于乐”贯彻到底。@网易美学则发起#隐形贫困人口的自救#的话题,邀请明星以及美妆博主作为“扶贫指挥官”为贫民窟女孩们推荐众多平价好物。

网友:流量生成器

网友是助推热词传播的主力军,表情包制作、新词创作、公号互动信手拈来。他们自发地参与到这场热词狂欢中,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二次创作,葛优瘫、熊本熊这些社交平台上的“常客”再次“回炉重生”,成为热词表情包的新一代掌门人。

在转发过程中,网友们还会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参与到造词运动中,仅“策略性愤怒”一词在网友的群智群力下就衍生出了诸如“老气式卖萌”、“博爱式卖惨”、“万能型哭穷”、“敷衍性肯定”等众多“胞词”。

此外,在留言区奖品的激励以及强烈分享欲望的驱动下,网友们乐于将自己的经历与他人诉说,为话题热度再添一把火。

人生何处不纠结

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综合体,在这个无处不纠结的时代,矛盾热词的走红都和哪些因素有关?

共鸣力:我们都一样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网络成为社会情绪宣泄的最便捷场所,一个个矛盾热词的出现就像镜子一样映射出这个社会的纠结,它们准确地戳到了当代青年的痛点,掀起一次次的刷屏狂潮。青年们自觉转发表认同,不断寻找同道中人,从而获得“原来我不是一个人”的心理安慰。

“积极废人”也好,“策略性愤怒”也罢,网友们的自发传播都是一个造人设、塑形象的过程。矛盾热词就像是接头暗号,成功对上即为友军,在这个贩卖焦虑、贩卖恐惧的时代,抱团取暖也是一种刚需。

玩梗心理:传播是游戏

不管是表情包的二次创作,还是N个新词的横空出世,人们在自我创作的游戏中不自觉地完成了热词的传播。各种脑洞大开的形式引得网友点赞连连,他人肯定所带来的满足感与幸福感让人在这场创作游戏中迫切地想要“再开一局”。

大众传播之最妙者,当是允许阅者沉浸于主观性游戏之中者。——《大众传播的游戏理论》

心理学家威廉·斯蒂芬森称游戏性传播为“传播—愉快”:传播过程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目的,仅仅是寻开心。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参与者往往更加积极。与此同时,为了“不被流行抛弃”,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掉队,网友们会自主参与到“学词-用词-造词”的过程中,以寻求社会归属感与群体认同感。

狂欢过后,冷静下来尤为重要。“真实故事计划”创始人雷磊曾说我们目前生活在“话语温室”中,媒体和商业不断迎合年轻人的喜好来制造内容。一个又一个矛盾热词的出现让网友们沉浸在调侃与戏谑带来的快乐中,却忽略了短暂愉悦下的现实隐忧。

有人说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不是血淋淋地与现实对抗,而是丧丧地向世界撒娇。或许在高呼“扎心了,是我本人”的同时,也要停下来想想,追了一茬又一茬的矛盾热词之后,我们又改变了什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