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酷广告屏蔽事件:赢了官司 输了面子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282

 
  优酷冤不冤?为什么会这样?让我们来剖析一下这件事的背后。
 
   积怨已久:优酷广告犯了三大众怒
 
  按理说,TVC广告是视频网站合情合理合法的盈利模式,且几乎是唯一模式。为什么用户如此不买账?原因有三,还得从优酷广告自身上找原因。
 
  1、时间太长,20秒的视频竟然要看60秒广告,实在奇葩。最关键的是,如果观看过程中因为卡顿等原因导致页面需重新加载,又得看60秒广告。而且,而且人家视频广告播放过程竟然不允许暂停!
 
 
  3、TVC品牌展示广告解决不了精准度问题。在广告投放匹配方面,优酷只能通过简单的内容关键词匹配或者广告主的要求匹配,很难如Google那样做到精准展现,这进一步降低受众对其广告的兴趣。
 
  这里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有业绩压力,也有算法的缺失,商业变现和用户体验的平衡做得太差。
 
   如何摆脱尴尬?学习YouTube行不通!
 
  来看看优酷的祖师爷Youtube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其一,YouTube的广告多为5秒至30秒,严格控制时长,尤其是中间的插播广告;其二,从2011年11月,YouTube就推出了略过广告功能,用户在观看5秒之后即可选择“In-stream”模式跳过广告。
 
  在YouTube的In-stream游戏规则中,只有当用户观看广告超过30秒或观看完整个广告,才会向广告商收取费用,如果同样的规则copy过来,估计优酷的收入会猛跌。
 
  优酷面临一个深层次的尴尬:在视频广告市场发展快速的情况下,广告主的投放预算却止步不前。在单价几乎不变的情况下,广告主的数量增幅决定了收入的增长幅度。在越来越激烈的视频寡头竞争中,为了拉更多的客户,优酷不得不多提供服务而不敢多收费,其实等于变相的调低单价。这种尴尬是YouTube不曾面对的。
 
  优酷2013年Q3财报发布后,管理层释放了Q4将实现盈利的信号。而“盈利”是优酷当前最重要的目标,至于说用什么方式盈利,并不重要。所以,在这个战略目标未达成之前,优酷“又长又臭”的广告尴尬必然将延续下去。
 
   出路在哪?优酷必须迈过的三道坎
 
  有意思的是,这次猎豹浏览器成了出头鸟。如果所有浏览器厂商围剿视频广告,那优酷必死无疑。但这经不起推敲:AdBlock可以合理的在GoogleChrome中生存,而且是最受欢迎的插件,难道仅仅因为Google财大气粗?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优酷必须迈过三道坎。
 
  第一道坎:用户体验和商业回报的平衡。如果不是优酷太过分,也不会遭来如此一边倒的倒戈,反而成就了猎豹。的确,谁都不希望看广告,但优酷完全可以通过一些技术算法的优化去将用户抱怨降低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举个简单的例子,对视频内容时长进行判断,将这个参数与广告时长参数设置一个正比关系;再比如,我曾在上次雅安地震期间的地震类节目片头看到喜气洋洋的TVC,让人郁闷;又如,视频广告是不是能把暂停按钮加上去。
 
 
  第三道坎:4G时代到来与粗放增收之间的矛盾。4G对视频行业无疑是个机会,但绝对也是个挑战。随着用户在移动端观看视频时长的爆发式增长,用户在移动端观看TVC的耐心将成为优酷增收的巨大障碍。在PC端,用户可以很粗放的通过增加TVC广告时长来拉收,这种粗暴玩法在移动端恐怕行不通。手机的碎片式应用场景会大大缩短用户对贴片广告的耐心时间。优酷必须在这个过渡期中找到一个最合理的解决之道,否则,在法律层面去打击任何一个广告屏蔽软件,除了给对方做免费广告,起不到任何实质性作用。
 
作    者:詹天右